辽宁高级养老院一段偷拍视频,揭开了世间最大骗局

%title插图%num

  人老了,活得有多难?

  前段时间,常年在上海工作的杜先生,接到一通来自辽宁养老院的电话。

  对方称,他的父亲在换衣服时不慎碰伤,造成了眼角出血。

%title插图%num

  接到电话的杜先生,并未多想:

  “我当时以为是皮外伤,就没太在意。

  直到我老婆把父亲送到医院,医生看了一下眼球,说应该不是不小心,而是外力造成的。”

  每个月差不多需要8000元,在大连属于收费最高的区间。

  原以为高级养老院不会出现虐待问题,没想到还是免不了有糟心事。

  于是,他决定报警处理。

  当警方调取监控的时候,杜先生看到了令人愤怒的一幕:

  “两个男护工,一个女护工,两个扭着老人的胳膊。

  打人的那个人先是反扭胳膊,然后按着头。

  老人当过兵,虽然他病了,但他有本能反应,有个踹腿的动作。

  可能踹到护工了,他就上去给了老人两拳。”

  而这个举动,直接导致了老人右眼眼球破裂。

  目前,老人已经住进了ICU病房。

  当地警方以故意伤害罪立案,殴打老人的男护工也被取保候审。

  消息冲上热搜后,很多网友都留言表示要严惩!

  但这时,有一条高赞评论引起了很大的争议:

  “养儿防老这个传统,放在现代已经行不通了。

  有子女也会被送进养老院,还会挨打!”

  养儿防老,真的已经“过时”了吗?

%title插图%num
%title插图%num

  前不久,刷到一项扎心的数据。

  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称,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快速上升,2020年接近10%。

  目前,我国女性大约有6.9亿人。

  换句话说,这其中没有孩子的女性大概有7000万。

%title插图%num

  有人感慨:

  “现在不生孩子的人,越来越多了。”

  的确,有关数据表示,从2017年开始,中国每年的新生儿都比前一年减少100-200万。

  近60多年来,我国更是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。

  人口的减少,最先冲击的就是学前教育。

  近十年,幼儿园相关企业的增速呈断崖式下滑。

  许多幼儿园都已经相继合并、关停。

%title插图%num

  与此同时,丁克家庭也越来越多。

  截至2021年5月,我国大中城市约有60万丁克家庭。

  在上海,丁克家庭占到家庭总数的12.4%。

  很多不要孩子的年轻人认为:

  无子无女不可怕,儿女不孝才可怕,大不了老了以后进养老院

  但也许,等待你的并不是养老的桃花源,而是人性的试炼场。

  因为没有子女依靠,住进养老院,你唯一能赌的就是对方的良心。

  而良心,恰好是最不可控的。

  知乎热榜上有个问题:

  “不生孩子,老了真的会很可怜吗?”

  下面有条高赞回答,看得让人后背发凉。

  答主是一名曾经在养老院的工作人员,他说:

  “一个连血缘、儿女都不信的人,为什么会信任跟你毫无关系的陌生人?

  我一直都觉得,凡是决定不要孩子的人,一定要趁年轻的时候,亲眼看一看养老院。

  没有孩子,进养老院被欺负,连个为你出头的人都没有。”

  在他的描述中,养老院就是一个残酷的“江湖”。

  有攀比、排挤,甚至是欺压,还存在着一条隐形“鄙视链”:

  子女经常来看望的老人>可以电话迅速喊来子女的老人>子女在外地很难喊来的老人>完全无子女的老人。

  而处在鄙视链的最底层,就是那些没有孩子的老人。

  他见过得罪护工,被恶意孤立的老人。

  见过口不能言,瘫痪在床,成了别人撒气筒的老人。

  见过得了哮喘,却被安排在通风最差的床位,小心翼翼讨好护工的老人。

  总有人觉得年轻时多赚点钱,还怕老了没人管吗?

  试想,一个没有靠山的老人,拥有万贯家财,是什么概念?

  这就好比小儿抱金于闹市,越是有钱,越是危险。

  到最后,很可能会沦为别有用心之人眼中的唐僧肉。

%title插图%num
%title插图%num

  看过一条真实的新闻。

  被誉为“中国阿信”的张素芬,年轻时是一位叱咤风云、名震一方的传奇女性。

  她从一个保姆做起,白手起家开始创业。

  事业巅峰期时的她,公司资产逾千万,获得过“四川省三八红旗手”、“全国优秀企业家”等称号。

  可上了年纪后,她却住进了老年公寓,名下的房产、财产都被给她做了3年保姆的“干女儿”转移。

  原来,因为年轻时一心拼在工作上,张素芬和丈夫没有着急要孩子。

  后来工作稳定了,却一直没能怀上。

  丈夫建议抱养一个,但张素芬认为钱才是根本。

  没有钱,哪怕有儿有女,也没有幸福的晚年。

  只要有钱,还怕晚年没有依靠吗?

  但随着年纪大了,身体变差,老伴又先一步离开人世。

  从此,无儿无女的张素芬彻底成了“孤家寡人”。

  这时,一位靠走家串户推销保健品和按摩器的推销员陆正华,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张素芬。

  她知道张素芬无儿无女,且颇有家资。

  于是她对张素芬异常亲热,每天都要到家帮其按摩,隔三五天还带上水果、蔬菜去探望。

  时间一久,张素芬干脆认她当了“干女儿”,并让她搬进来和自己同住。

  好景不长,自从陆正华住进老人家里后,老人就很少出来了。

  连经常一起打牌、聊天的朋友也联系不上她。

  当人们察觉不对,再见到她时,张素芬已经从精神矍铄的老太太,变得瘦骨嶙峋,神志不清。

  不仅无法辨认多年的老同事,甚至连自己的亲妹妹都不认识了。

  而老人名下的两套房子,都被过户到了陆正华的名下。

  《红楼梦》中说:

  “世人都晓神仙好,只有儿孙忘不了!

  痴心父母古来多,孝顺儿孙谁见了?”

  这世上从来不缺白眼狼,不孝子。

  有人老了,还要天天为了儿子的房子、彩礼发愁,去天桥下赔着笑脸,只为换一份工作。

  有人病了,需要侍奉,结果儿女互相推诿,任由老人自生自灭。

  但不可否认的是,子女已经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能抓住的唯一的、最好的退路。

  没有子女,所谓的老有所养,可能只是一个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。

%title插图%num
%title插图%num

  作家曲兰在《老年悲歌》中有段读来力透纸背的文字:

  “什么是老年?

 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认真地思考过,风烛残年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。

  当你丧失劳动力的时候,不仅意味着收入下降,被排除在社会主流之外。

  还意味着空巢、疾病、丧偶等种种人生悲剧。

  死亡的阴影几乎每时每刻都悬挂在你的头上。”

  无论你年轻时,是漂亮也好,健康也罢。

  衰老就像是一把挥舞着的巨大镰刀,将其一一收割。

  等到失去一切,孤独、迷茫会接踵而至,时间会被无限拉长。

  有多少老人,枯坐向晚,送走日出和黎明,却等不来一个回家的人,说话的伴。

 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,人生到老,就是白活一场。

  我的二伯,年轻时是个浪子,立志要踏遍祖国的万里河山。

  他一辈子没有结婚,无儿无女。

  但他跟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的不错,甚至对我们这些侄子侄女之类的后辈视如己出。

  老了以后,二伯在老家盖了一座房子。

  逢年过节,我们总会提着东西去看他,顺便帮他收拾房间,打扫卫生。

  有一次,我去看他。

  那天天气很好,很多人都坐在家门口晒太阳,二伯也一样。

  住他隔壁,跟他年纪差不多大的老爷子,正拿着烟斗在逗小孙子。

  旁边还有一大家子人,一边起哄,一边拿手机拍视频记录。

  而二伯一个人佝偻着身体,窝在门槛上,安静的看着这一幕,像个被遗忘的影子。

  那一刻,我的心里忽然有种说不出的难过。

  我问他有没有后悔过,他笑笑说:

  “老了看到人家一大家子,羡慕很正常。

  有时候也会后悔,年轻时是不是该组建家庭,要个孩子?

  但当时的我,去外面闯闯才是最好的选择。

  勉强自己,反而过不好。

  没准我有孩子,就在某一次接他放学的时候出意外,活不到现在了呢?

  我现在的生活,就是我在能力范围内,给自己最好的状态了。”

  是啊,人生无常,不可预设。

  一个人想要体面地老去,需要信任的亲友、金钱的支撑、要有自己的兴趣、独居的能力。

  可能还要一点好运气的加持。

  人生的选择,都是不同的人生体验。

  选择不同,会有不同的收获,也会有不同的遗憾。

  选择自由,就要经历孤独不解;选择烟火,就要忍受琐碎平淡。

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生命会自动找到出路和答案。

  最重要的是,用喜欢的方式,过好自己的一生,才是对生命的尊重。

  当生命的终点钟声敲响时,每个人都免不了“赤条条来去无牵挂”。

  但活着的每一天,希望我们都能不负自己,用力活过。

为您推荐